想象一下,雄偉的大橋、堅固的大壩、穿山越嶺的隧道,還有可能悄悄移動的山體——這些大型工程和地質結構,它們的“健康"安全至關重要。怎樣才能知道它們有沒有發生細微的、肉眼無法察覺的移動或變形呢?這就需要請出 YF-GNSS-V1型GNSS位移監測站 這位專業的“守望者"了!
簡單說,它是一個 “天空之眼"+“精密量尺"。
天空之眼: 它利用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(就像我們手機里用的GPS定位,但更強更大,包括北斗、GPS、GLONASS等)。頂部的圓頂天線就像是它的“耳朵",時刻接收來自太空眾多衛星的信號。
精密量尺: 它通過精確分析這些衛星信號的細微變化,能測出地表某個點位置極其微小的移動!移動量有多小呢?水平方向能精確到 ±0.8cm甚至±0.5cm(跟你的小指甲蓋厚度差不多或更薄),垂直方向也很精準。
核心任務: 它的核心使命就是 連續不斷地、高精度地測量地表的水平移動(X/Y方向)和垂直沉降/抬升(Z方向),及時發現哪怕一絲一毫的異常位移。
這位守望者工作的地方,往往是關乎生命財產安全的重點區域:
橋梁健康監測: 時刻盯著大橋有沒有“彎腰"或“扭動",保障橋梁結構安全和行車安全。
大壩安全守護: 監測水庫大壩有沒有輕微的位移或沉降,預警潛在風險。
隧道穩定追蹤: 確保隧道在挖掘和運營過程中,圍巖和結構穩定可靠。
山體滑坡預警: 安裝在可能滑動的山坡上,提前捕捉山體緩慢移動的信號,發出預警。
地震研究監測: 用于監測地殼的微小形變,為地震研究提供寶貴數據。
大型建筑地基沉降觀測: 監測高樓、重要設施的地基是否穩固。
看得“準":毫米級的火眼金睛!精度非常高(前面提到的±0.8/±0.5cm水平精度),能發現肉眼和普通儀器看不出來的微小變化。分辨率也很小(0.1cm),能分辨出更細微的位移趨勢。
看得“勤":24小時全年無休!靠太陽能板和電池供電(耗電很低,功率僅0.5W),能 365天×24小時不間斷工作,沒有“下班"時間。支持高頻率數據刷新(每秒最高可達20次測量,默認每秒1次),捕捉變化又快又全。
看得“遠":云端遠程掌控!自動采集數據,并通過4G網絡實時傳輸(聯網數采儀)。數據自動上傳到 “聯網監測管理平臺"。管理人員在辦公室就能:在 電腦或手機APP上實時查看 各監測點數據。看到直觀的 監控大屏展示,風險點一目了然。調用和分析多年的 歷史數據(設備內部也能存儲大量數據)。一旦發現位移異常加速或超出安全閾值,平臺會自動發出預警信號! 這是它最核心的安全價值!
用得“省心":高度自動化!安裝好后基本不用人去現場量(減少人工干預,降低誤差)。數據自動處理和分析,工程師在遠程就能管理和判斷,省時省力更安全(比如不用在危險邊坡頻繁手動測量)。
防患于未然: 大型結構的破壞往往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經歷了一個緩慢變形累積的過程。這個監測站能在最早期捕捉到這些危險信號,爭取寶貴的避險時間。對于可能突然發生的滑坡災害,這就是“生命預警器"。
保障工程安全: 幫助管理部門 科學評估工程健康狀況,指導維護保養,避免重大事故發生,保障基礎設施的安全運行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。
提供決策依據: 積累的精密位移數據,是科學研究、工程設計優化和防災減災決策的重要科學基礎。
YF-GNSS-V1型GNSS位移監測站,如同一位裝備了“天空智慧"的精密衛士,日夜守望在關乎安全的關鍵點上。它將來自太空的信號轉化為 毫米級的精密測量,通過 強大的聯網平臺 實現 “足不出戶,盡知位移"。它 看得細、測不停、報得準,成為橋梁穩固、大壩安瀾、隧道安全、防災減災背后重要的科技力量。它不休息,更不眨眼,只為守護一方平安!
(下次開車經過大橋或者看到壯觀的大壩,不妨留意下:在它附近,也許就靜靜地立著這樣一位高科技的“毫米級守望者"呢!)
(附注:這種設備安裝方式靈活,可立桿(樓掛)也可吊掛,適應不同場景需求。)
微信公眾號
移動端瀏覽